關於單體建築和住宅

上次我寫了何謂建築,它是和哲學一樣的學科,無處不在,人的生存就必須有建築的依托;人精神上的發展以及社會性的生存更是離不開建築和哲學。

這次就住宅來講點我的想法吧。其實還是要從現在的社會現實說起,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的生存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在將來的買房上啃老。拿父母一輩子的積蓄來付個首付,怎麽想都是一件及其不劃算的事情。住房的價格因為區域經濟,地域環境而不同,我覺得這無可厚非,但要是漲到了超過工資水平的程度,那人簡直就是為了房子而活了。前段時間,我多多少少有點為將來的買房而過分焦慮了。特別是在了解了房產才是不會貶值的財富的時候,想要存錢買房的沖動愈加明顯。但是最近以及之後的政策應該會有利於我們買房吧,而且我也想通了。不如租房,租售比再加上居住時長,會發現買房雖然是一種財富的絕對儲蓄,在現在的天價背景下,還是一種比較不劃算的買賣。消除炒房算是我的其中一個理想吧,希望能慢慢實現。

其實以前我什麽都信,基督、佛教這種,畢竟是一種心靈寄托。上大學後想要加入共產黨是因為共產主義還真就是我追求的東西,說起來是比較理想化了吧。就住宅來說。

首先,人與人要實現盡可能的平等,各個行業的收入也不應該相差太大,所有人的買房能力應該是差不多的。可以有的區別是,「這個地段更貴」,「這套房子面積稍微大了那麽一點」,最好是買多大的房子還需要出示常住人口數量的相關證明。但是也不會給居無定所的人分配房子,那樣會毀掉一個社會的生產動力。還有最近的防補習,其實最終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提高藍領工資,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從而消除國人對高學歷的盲目崇拜和與之產生的內耗極大的內卷嗎?可是改變人的思想真的是太難了。

其次,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還應體現在城市中居住環境的無差別。不能因為我是市長就住大別墅,名下有好幾套豪宅,也不能因為資本的能力而通過各種手段實現,財富再積累,加大社會差距。我認為的樣貌應該和平均主義類似,不管是工人、政客、大商人都住在同一棟樓裏,大家的基本條件都一樣,只不過是有錢人可以裝修得更豪華點,吃的用的都用上等品。真的不應該在住宅上搞得有點讓大部分人「民不聊生」。不過這是供需方的市場決定的,沒有有差別的產品,就不會有有差別的消費。當然我說的是城市,鄉下的話有錢人愛怎麽建房就怎麽建房,一來可以提高國家鄉村的美麗程度,二來給實實在在存在的地位財富差距找到了一個消費的但不影響他人正常生存的途徑。

再者,就是關於建築層面的東西,即住宅應該適當地模塊化,標準化。我說的標準就是,所有住宅一看就是住宅,所有的住宅長得差不多,排布差不多,在城市中的分布密度也差不多。最好是高度也差不多。這一點我就有點主觀了,是想要那種低矮的,平均分布的。因為不同人的無差別,所以我認為住宅,尤其是城市中的住宅群,建築師沒必要發揮自己的特色,這是園藝師和房地產公司的事情。而且我一直認為,小區的選擇其實更多的是選擇物業服務吧。

第二點我想談的是單體建築。建築師為什麽想成為建築師?這個社會需要建築師做什麽?前者的答案是,設計獨屬於自己的建築,可能是住宅可能是公共建築;後者是我認為的建築師應該做的,即致力於設計公共住宅。

首先,還是先講講第一個問題的事情吧。每個學建築的應該都夢想著成為明星建築師,擁有屬於自己的設計,最好還是非常多的。但這是真的挺自私的一件事情,如果所有人都只有一棟那還算過得去,但問題現狀是現在那些有名的建築就是一個人的風格一個人的名字。這點就這樣隨意吐槽一下吧。

二是建築師應該做的事情了吧。基於我認為住宅應該是相似的這個觀點,那麽剩下的能夠提高人民生活的,就是那些公共建築了。但是啊,還是會有單個建築師的個人風格過重這個問題。其實有這麽一棟單體建築就夠了,當一個人的設計過多的時候,會形成盲目崇拜,會打壓剩余的建築師。盲目是真的盲目,可能在不知道這是誰設計的時候就覺得還行吧,但一旦冠以某位設計師的名字的時候,這棟建築似乎一瞬間高格了不少。然後,私以為,公共建築應該是集大家之所成,集眾人之思的作品。完全可以是很多優秀建築師共處一室互相商討改進形成的結果,這樣每個人都有參與,民眾也都可以享受到來源非單一的單體建築的魅力。

我餓了先吃飯了。如果有想法,還請斧正。我確實烏托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