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職業、愛好、我所受的教育

對於職業的思考,我從小學就開始有了很完善的想法,但“多變”可能是一個更符合的詞語——來形容我。回顧以前的種種職業展望,小學時候想著未來學習建築成爲房地產大亨,初中的時候從創業的想法變成了開一家集心理咨詢、咖啡、書籍、服裝設計爲一體的鋪頭,高中的時候又單純地只想做建築設計師,然而在大學的時候一心只想做建築歷史和理論的研究。可行至今日,我離這些“目標”都很遠。

在工作了一年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在大學畢業之前的人生不過是成長的體驗,這也符合行星期中的“水星期”和“金星期”。前面對生活和某些只是的學習對後來的職業并不相關,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建立成熟的三觀,學習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做自己。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只是學習的科目有些不同,但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搞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麽,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後面的“太陽期”和“火星期”才是人生真正的開始或者説是綻放的時期。

想來想去還是當圖書管理員最適合我。我一直聲稱我喜歡看書、寫文章,夢想著說出以前從來沒有被人說過的話,我以為做學術研究正好符合了這一抱負,也有許多人贊賞我覺得我正是做學術研究的料子。雖說做研究一定能夠成爲某一小小的知識領域的開拓者,但在這兩三年的探索中,那一點小小的知識面,從來不會是我的興趣所在,對待一個小細節將其研究調查透徹對我來説會有些無聊,我喜歡更廣泛的知識。剛畢業的時候我就清楚我喜歡的是閱讀,然後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感想或是靈感;觀察這個世界,寫下自己的文字;當然藝術也是我喜歡的,我願意去了解每一件藝術品背後的故事。總結我的各種愛好和不希望對工作和愛好厭煩的期望,我也明白,我只不過是想要能夠被知識和藝術包圍著生存。可惜現在的就業環境讓我對未來就算努力去獲得了專業學歷后能否找到藝術研究的工作而感到悲觀。現在看到藝術史的課程,想讀卻沒有金錢支持,感到一陣無力。難道我離拍賣行專家部門的工作就這麼遙遠嗎?那我如果走向圖書管理,甚至是教師圖書管理員,也需要走很久才能到那裡。總之,我肯定是不做建築設計的。

現在我大概也清楚了自己的目標,接下來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但是不要緊,慢慢來:

  • 取得MLS學歷

  • 獲得教師相關崗位以積纍學校經驗(看到STEM的老師可以不需要教師資格證也可以去小學教書)

  • 儘快精通German

  • 空閑時間也可以學習Art History

*關於行星期的説法,是因爲最近我看了《滿月貓咪咖啡店》,裏面對占星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爲什麽我不做建築設計?一、我希望我能夠輕鬆和健康地工作,不想對著電腦畫圖;二、我并沒有優秀的作品集。

*除了上文提到的職業,我還有許多別的想做的:文學/歷史/藝術書籍的編輯、城市歷史研究員、畫廊主、聯合國的工作。

*寫到精通German,我想起初中時候我給自己列計劃的時候,寫過精通英語。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我還是在照著計劃的樣子成長。